新闻资讯
从教改探索到思政实践,杨帆、田凌为课程思政作答

9月24日中午,“课程思政1+X”系列第二阶段第二场分享活动在教师发展中心举行。教务处副处长、培养与管理办公室主任杨帆,机械系长聘教授、工程图学教学团队负责人田凌作为分享嘉宾,分别代表学校部处与一线教师,就课程思政工作的制度环境和具体路径展开分享和解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教务处副处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长聘副教授李蕉主持活动。来自全校不同院系的34位教师参与活动。


图片

李蕉老师主持分享活动


对于许多一线教师而言,如何结合学校改革思路来探索自己课堂的改革和创新是一个难度不小、也值得思考的问题。为帮助教师更快把握学校规划全局、更好应对教学过程中的实际困惑,杨帆从学校2014年以来在教育教学改革上的探索为出发点,从宏观角度描画了学校的整体改革思路。杨帆介绍道,近年来,学校深度调整培养方案,以符合培养规律、适应成才特点、面向未来创新的培养方案改革为牵引,推动“以学为中心”的课程教学改革,相继推出大类招生与培养、发展“学堂计划”,积极响应教育部“强基计划”并成立五个实体书院。在高层次人才培养新路径上的不断探索,让学校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实践逐渐形成了“三位一体、通专融合、以学为主、多样成长”的理念和宗旨。


图片

杨帆老师从宏观角度讲解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探索


杨帆指出,清华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的路上,不仅需要总结成果与经验,还需要直面问题与挑战。她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真实案例与学生反馈,从学生、教师和管理三个层面阐释了当前学风建设方面面临的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展阶段和国际环境下,她总结出目前教育教学改革面临的三个瓶颈:在培养更多全面发展、可堪大任的高层次创新人才方面还存在不足,在推动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方面发挥的引领作用还不够突出,在完善高层次人才培养体系方面还有提升空间。


为更好响应课程思政建设与“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号召,不仅需要学校持续优化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更需要一线教师精研教学内容,科学设计教学全过程。杨帆认为,课程思政与三位一体教育理念高度契合,在人才培养中,应当紧紧抓住课程思政这一关键点。在加强挑战性课程建设、持续推进教风学风建设之余,还应着力探索学生个性化成长路径,突出培养学生应对未来不确定条件下各种问题的能力和信心,挖掘学生在不确定环境中的探索能力。从更长远的角度来看,本科教学组织模式、专业结构、管理服务等都应以人才培养为目标,进一步形成符合人才成长规律、保障人才培养质量、落实学校教育理念、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本科教育教学体系。


许多一线教师或困惑于“思政”的理念,或不知道如何在课程中贯穿“思政”的要求。田凌从自身长达数十年的一线教学经验出发,分享了自己对课程思政内涵的理解。从最初的“教书育人”原则,到后来提出的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教育理念,再到现在提出的“课程思政”建设要求,田凌认为,这是一个内涵逐步加深、对教师要求不断明确的过程。田凌团队所在的工科基础课内容多、难度大、学时紧,教师在完成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如何做到高水平的课程思政,践行“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给学生以更好的课程,是一个很有挑战度的问题,也是每位教师的必答题。


图片

田凌老师分享贯彻课程思政的宝贵经验


学术为基,育人为要,课程思政是工科基础课的基本要素。田凌首先从教育部对工学类专业贯彻课程思政的指导要求入手,明确指导思想和具体要求,为下一步制定课程教学计划打好基础。在实施课程思政的过程中,三位一体的育人理念、先进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性的教学模式是重要着力点,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实现高水平课程思政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障和重要抓手。


田凌以《机械设计基础(1)》课程中涉及的具体内容为例,向在场教师分享了贯彻课程思政的宝贵经验。例如,在课程教学目标加入“了解我国相关企业的技术现状,培养责任心和使命感”、丰富工程伦理内容、着力培养学生精益求精和追求卓越的精神,使培养目标更加符合教育部所提倡的课程思政建设目标。在教学方面,田凌认为教师需要发挥主动性,结合自己的特长和人生经历进行特色教学,而不是机械地套搬现成案例。


田凌认为,好的课程思政,一定是让学生在无形中受到课程思政的教养和润育。作为一道必答题,一线教师们在课程思政上的答题是否漂亮,必须以育人成效为检验标准。高水平的课程思政,将让课堂更加丰富、赋予教学更大价值。育人的核心在于育己,要实现好的课程思政,教师的全面自我提升极为重要。


从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实践到工科领域真实课堂,杨帆与田凌分别从“道”和“术”的角度演绎了课程思政的真实内涵,帮助在场教师更加深入地理解课程思政建设的要求。在活动结束后的提问环节,两位分享嘉宾还分别就“课程思政如何进入艺术教育课堂”等问题进行解答,并与现场教师就开展课程思政的心得与收获进行深入交流。


图片

“课程思政1+X”系列活动第二阶段第二场分享


“课程思政1+X”是由清华大学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联合教师发展中心共同策划的系列活动,所谓“1”,是指部处层面代表宣讲学校关于课程思政工作的制度、环境和方案;所谓“X”,是指院系层面及一线教师代表宣讲落实课程思政的具体路径、方法和经验。“课程思政1+X”系列活动旨在向一线教师传达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决心,并帮助院系教师提升开展课程思政工作的能力和信心。


10月15日将举办该系列活动第二阶段的第三场分享,届时,教学质量评估中心主任、自动化系王红教授与电机系副系主任朱桂萍教授将作围绕课程思政作精彩解读。未来两个月,“课程思政1+X”系列活动还会持续带来干货满满的内容分享,敬请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