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9月8日上午,信息化教学开放日活动在三教举办。来自全校多个院系的84位教师和助教在8位主讲老师的带领下,通过讲座分享、学习交流和实践操作等方式,围绕8个不同主题,探讨信息化教学的多种模式。

图 讲座现场
探索园子里的多样教室人均面积增大、公共空间扩大、通过环境监测系统实时监测教室内的二氧化碳浓度、通过新风系统调节室内空气……注册中心主任尹佳以重新装修后的三教为切入点,介绍了校园里的多样教室,并指出教室改造的理念是“以学生为中心”。她逐一对旧水利馆、新水利馆、清华学堂、法图、旧经管报告厅、建馆报告厅等教室的分布、功能和排课借用的相关流程作了说明,方便大家今后结合自己个性化的授课需求进行选择。

图尹佳作分享

图 讲座现场
网络课堂助力教学全流程注册中心教学软硬件实施高级主管董丽细致讲解了网络学堂在课前、课中与课后的作用。课前,老师们可以在网络学堂导入课程历史资料、一键创建课程微信群,发布通知公告,发布预习课件,分组管理学生,添加合教助教。课中,预约在线课程,一键进入腾讯会议等在线课堂。在课后使用功能方面,网络学堂近期将上线在线批阅作业的功能,旨在提高大家批阅作业的效率;增加了课程问卷功能,促进师生交流,改进教学效果。

图 董丽作分享
巧用各类信息化教学工具信息化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海霞针对学校教室中的各类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了讲解。从情景创设到教学互动,从无线投屏、分组互动到课件录制的三种方式,为大家在新形势下开展教学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法。李老师还用智能触控笔在大屏上进行了板书示范,并给老师们提供了一些实用的tips:教室摄像头的旋转妙用,讲课最好使用领夹麦,老师上下课及时登退个人网络账号等等。

图 李海霞作分享

图 老师们在认真听讲
善用图书馆资源“开矿”图书馆副馆长张秋重点讲解了图书馆为信息化教学提供的资源和服务,包括图书馆资源概览、电子教参服务平台、“水木”荐书平台、电子资源的校外访问、文献计量和情报分析服务以及嵌入式信息素养教育等。张老师还特别准备了图书馆的学科服务清单以及对应的学科馆员列表,方便老师们今后针对性地获取资源服务。

图 张秋作分享

图 老师们在认真听讲
融合式教学的范例展示社科学院心理学系副教授钱静带来了融合式教学展示。她通过一段小视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展示,并结合自己讲授的《心智、个体与文化(英)》课程对融合式教学作了详细介绍。钱老师指出新版的雨课堂在互动直播方面与以往大有不同,可以用于板书、课堂互动以及分组讨论等场景。

图 钱静作分享
荷塘雨课堂的硬核功能学堂在线培训师姚保峰在现场与老师们共同开启了荷塘雨课堂的使用,并介绍了一些常用功能和重要功能。他指出,学生们在浏览ppt时标记“不懂”,老师们可以通过点击“不懂”查阅困扰学生的重难点。此外,荷塘雨课堂提供线上发题、随机点名、弹幕投稿互动等功能。三教还配备了光感应黑板,可以连接到幕布与屏幕上,实现板书的同步。

图 姚保峰作分享
如何制作一门精品慕课?在线教育中心主任汪潇潇介绍了清华大学在线教育的发展概况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建设的要点。同时,汪老师提醒大家在制作课件时要具备国际视野,尝试打造全球化的融合式课堂,但也要注意版权问题。最后,她建议想扩大课程影响力的老师们可以建立“克隆班”,在线教育中心可以为老师们提供技术支持。

图 汪潇潇作分享


图 讲座现场
教学视频拍摄体验与现场讲座同步进行的,还有在三教一段公共空间内的教学视频拍摄技巧与体验,来自信息化技术中心的高级工程师杜婧协助老师们在绿色的背景幕布前体验拍摄优质的教学视频。

图 体验教学视频拍摄
现场参与的师生纷纷表示收获很大:“融合式的信息化教学为我们的课程开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今天学习了不少实用的技能,以后可以慢慢实践。” “期待今后能够有更多类似的讲座。”
本次活动以信息化教学为核心,以三教为媒介,通过介绍清华大学教室信息化教学设备、在线教学工具、数字化教学资源及融合式教学方法等干货知识,帮助老师更好的开展秋季教学工作。